top of page
  • Writer's pictureFai Redefined

東洋哈蘇、Zenza Bronica S2

Zenza Bronica在現代並不是主流的相機品牌,然而卻是名震一時的日本相機生產商。Zenza Bronica在香港被改了一個非常浪漫的名字:碧浪之家;但其實本名來自品牌創辦人:吉野善三郎,Zenzaburou。吉野先生出生在米商家庭,後來逐漸對相機產生興趣,慢慢變轉型開設自家的相機工場,決心打造自己理想中的相機。



縱觀Bronica歷年來出產的相機,除了得到不少口碑外,產品本身的特點也是其他品牌沒能找到的。而6年前的我走進菲林攝影世界不久,難免會想追求更驚人的畫質,更迷人的散景;而網絡上的種種資訊都將我指向一個更宏大的世界:中片幅相機。在雲雲機海中,我就選擇了這一台Zenza Bronica S2,開始了我的120燒錢之旅。


模組式操作


Bronica S2誕生至1964年,是一台模組式相機,可以將相機本體、觀景器、片匣、鏡頭拆出並換上不同配件,大大加強相機的泛用性。例如觀景器可以換成腰平或眼平形式,在拍攝途中更換片匣來使用不同的菲林以應對不同的拍攝環境,這種設計模式在Hasselblad、Pentax和Mamiya的相機中都能夠找到。



至於Bronica S2的特別之處,則是在於她反光鏡的設計上。一般單鏡反光機在快門擊發時,反光鏡都會作出上合動作,但Bronica S2則採用了下潛式,按下快門的同時反光鏡則會向下滑。這種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設計的好處在於能讓鏡頭的後組鏡片伸得更後,因此插在S2身上的鏡身都顯得非常輕薄,同時也有利設計超廣角鏡頭。但缺點也是明顯的,下潛式反光鏡的動作會比較大,因此快門聲音和震動會非常明顯,修理也比較困難。



拍攝時首先要拉出通稱「豆腐刀」的片匣遮光插板才可以擊發快門;最快1/1000,然後下至1秒和B快門,大多數的環境也能輕鬆應對,就算是大晴天時用上f/2.8最大光圈也能應付。



有人說Bronica的觀景窗比較暗,而對我而言就還可以,畢竟我沒能用上Hasselblad等高級模組式相機作對比。不過,始終中片幅菲林的景深非常淺,在f/2.8光圈下就算只是差一兩厘米也會容易out focus,因此在用上Bronica對焦時還是要用上放大鏡再仔細小心呢。


鏡頭


鏡頭方面,儘管Bronica有著特殊的光學設計,接環系統也不是主流之選,可以選擇的鏡頭卻沒有因此而減少,由最廣角的40mm(135等值焦距大概為23mm)到最長焦的1200mm皆有選擇。Bronica的鏡頭群主要有3個廠商:自家的Zezanon、日本名廠Nikkor、和副廠的Komura。



我自己沒有涉獵太多Bronica的鏡頭,手頭上也只持有過Nikkor-H 50mm f/3.5、Nikkor-P 75mm f/2.8、Nikkor-Q 135mm f/3.5;三者都秉持著Nikkor鏡頭的一貫特色,超級銳利,面對逆光毫不遜色,而且光圈全開是也絕對堪用。



Nikkor-H 50mm f/3.5是一支廣角鏡頭,135等值焦距大概為28mm,而用在Bronica的6x6畫幅之上,總覺得比起3:2時候更要廣角,桶狀變形不盡明顯,而82mm的前玉看起來更是雄偉。



Nikkor-P 75mm f/2.8則是Kit鏡的標準頭,135等值焦距大概為40mm,由於體積最為細小,很多時候出動也是帶上她,光圈全開時除了對焦比較困難外,畫質完全沒有失準,散景在畫幅邊緣則有非常輕微的貓眼蝕。



而Nikkor-Q 135mm f/3.5是最遲購入的中長焦鏡頭,135等值焦距大概為70mm,儘管鏡筒比較修長,重量卻沒有重上多少。不過由於購入過後也開始少用Bronica,使用次數也不算是很多。


長年使用的感受


儘管單是機體本身重量都已經將近1.78 kg,她拍出來的照片的質素卻讓我能忘記背後的負擔。過去幾年,曾經可以同時把Bronica和Canon 5D3另加數支鏡頭帶上去旅行也沒問題,在2016-17年間多次到日本旅行時候,都是日間使用Bronica,然後晚間拍攝夜景或是祭典時候才使用5D3,也因此拍了很多自己非常滿意的照片。



Bronica能帶來的立體感實在和135底片不可比擬,儘管是她的一大賣點,但實際上和其他中片幅6x6相機也相似,片幅帶來的優勢就不在此詳述了。


但是,實在要說Bronica操作起來實在非常大的專注力,因此同時使用多台相機的話實在會有吃不消的感覺。


Bronica拍攝的實際流程大概如下:

  1. 先選擇好120或是220底片,在片匣先選擇好;

  2. 在片匣上底片,然後先轉至底片箭嘴START位置;

  3. 把片匣裝到相機上,然後轉動過片桿至第1格;

  4. 構圖,然後在手機或測光錶作測光;

  5. 選定快門和光圈,然後再作對焦;

  6. 拉出豆腐刀,最後按下快門;

  7. 然後轉動過片桿,重複步驟(4)作拍攝


因此,就算不計算步驟(1)至(3)的先前準備工作,拍攝一張照片也需要花費至少30秒至1分鐘,而對焦尤其花時間,有不少時候更因為忘記過片或拉出豆腐刀而錯失最佳瞬間;不過也因此,很多用上Bronica拍攝的照片也因為經過充分考量後才按下快門,整體的作品質素也因而提升。



不過經過這幾年,發覺攝影對自己的意義也變得有一點點不同,從前很看重畫質,會看鏡頭銳利度如何,會看像素有多少,然而很多時候不難發現,最能拍到好照片的,都未必是最貴的那支鏡頭,到頭來花多了錢,換來的也只是一張高像素又銳利細膩的爛相。


Bronica很好,但也真的太重太慢了,感覺現在的我已經配不上使用她,她更適合一些願意多花心機去帶她外出拍攝的人,一些更能包容她缺點的人;現在的我,也許更追求Pentax 645N自動對焦給我帶來的安心感。



也許,我的心態上真的老了。「寧願笑得不夠,無謂喊得太久,不必等他傷透,親手將他放走」,最後,我選擇了把Bronica放走,無謂讓她在防潮箱裏坐冷板凳,讓她在更好的人手上得到發揮。


--


網上有很多前輩編寫過關於Bronica的超詳細文章,假如想多了解的話,也可以參考這位毒鏡頭君的文章<https://www.dujingtou.com/t/bronica>,裏面基本上詳細得可以出書了。


延伸閲讀


一共二十篇的Bronica S2合集,全部完結。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