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蛻變為樓宇之前、阿公岩村

  • Writer: Fai Redefined
    Fai Redefined
  • Aug 16
  • 1 min read

Updated: 6 days ago

除了年前走訪過的數個將會發展成公營房屋的東九龍寮屋村,在維港彼岸的筲箕灣也有一條命運相似的村落,她的名字叫阿公岩村。


ree

阿公岩村是香港開埠初期的重要人口聚居地之一,1864年太平天國政權瓦解後,部分遺民為躲避清政府追捕而逃至阿公岩村落地生根;村民主要從事採石及捕魚工作,由於當地客家人大多信奉譚公,又稱為「阿公」村落因而得名。及後來隨著工業化發展、六七暴動後加強對爆炸品的管制、以及東區走廊的興建,村落因而逐步演變成市區邊陲的寮屋區。



現時阿公岩村南邊為山坡,北面則有數座養和東區醫療中心正在建設中;而村内則由數十個鐵皮屋及石屋組成。



村内僅有數條鐵皮屋之間的狹窄通道可以行走,感覺上搖搖欲墜也有點危險。



到訪的前一天剛好是政府正式到場張貼收回土地的通告,正式開展發展計劃。正如不少新聞訪問指出,村民對發展計劃的意見相對分歧,有村民認為可重建改善居住環境,惟亦有村民不捨村内濃厚的鄰里人情。


阿公岩村過往的確承載近兩世紀的採石歷史及客家文化,然而在城市發展的割裂和村民的流動與轉型下早已不復當年古村的面貌,對於這個僅餘的軀殼,對他說聲再見或許是最好的選擇。

Comments

Rated 0 out of 5 stars.
No ratings yet

Add a rating

© 2023 by Fai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