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Writer's pictureFai Redefined

Zenza Bronica S2(十三)、初夏


現在每次回想起來都會覺得這半年時日過得真的很快,由年初到山陰旅行,農曆新年和生日,然後就是期末考試、選畢業論文負責教授和剛剛的臺灣學術考察,一切都好像一瞬過去了,卻沒有留下甚麽的記憶,不過也可能是好事,證明這半年來沒甚麼讓自己心情大起大落的事發生過。

不知不覺已經連載到第12集的Zenza Bronica篇,這次選用的是Kodak的Portra 160底片,也是一直慣用的底片之一,輕微的暖調,在日光下的紀實色彩,是她讓我一直常備在家中的原因。

但由於160的(偏)低感光度,這款底片在陰天下和室内也比較難用,因此通常都會把他她留在好天氣時才拿出戶外來用。而今次的頭半卷就在4月下旬時把她帶到了西貢的橋咀島。

這次到橋咀是因爲參加了聯校地理學會的活動,也是自己第一次從幹事身份中抽離出席活動。當天的天氣也比預期中好得多,在其他人在做海岸沉積物量度體驗時便在海灘附近到處走走。

極佳的天氣下把西貢内海的淺海映照得藍藍的,看起來也有種南國風情。

由於橋咀島當年位處西貢糧船灣破火山口的邊緣,因此大量的火山碎屑在爆發時在這裏落下,然後形成石英和長石成分較多的流紋岩,仔細觀察的話可以在岩石上看到熔岩流動的痕跡。而在岩石形成過後,由於日夜溫差而造成冷縮熱漲的關係,岩石會隨著裂縫剝開,變成圖中的樣子。

這種風化現象被一般人叫作菠蘿包,其實也蠻像的。

樹下的散景一向都是最明顯和夢幻,因此拿來拍人像就最適合了。

然後在家中,每次媽媽幫爸爸剪頭髮時都能拍出生活感極重的照片。

後來這已經拖到了從臺灣回來的時候,久違的好天氣下當然不能浪費把底片拍完的好機會,在和朋友登上蠔殼山前便特意到了南生圍一趟;説起來上一次到這裏都已經是三年多前的夏天,還記得是跟當時的女朋友來,那天也有能和這天相比的炎熱和清澈藍天。

儘管這天是星期六,但到南生圍的人也比想象中要少;因此能清靜地在這邊的草地悠悠地散步。

不變的有很多,改變的也有很多;橫水渡依舊由船夫叔叔努力地驅動替遊人橫過河道,但不同於以前把錢放到船上的木桶,現在(可能只是在假日)就要在對岸的收費處付費。然後同時,南生圍附近的濕地也被一衆地產商看中,我們不去監察的話有一天這裏就會被霸權所侵蝕,變成和城市一樣的無趣景色。

5時許便隨隨從南生圍的草地回程,再次乘上橫水渡橫越錦田河,然後經元朗鐵路站和同行友人匯合向蠔殼山出發;詳情就不説了,有興趣的可以看看上一篇的文章。

第12張,蠔殼山上的夜色;為這一卷帶來完滿的句號。

最近出了補習以外實在是非常悠閑,因此腦袋也能空出來把幾篇遊記寫完;未來幾周也是時候逼逼自己把早前在臺灣誠品買回來的《資本與空間》打開來讀讀了。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