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Writer's pictureFai Redefined

Pentax 645N(二十一)、夜走大坑西邨 2.0

2021年曾經來了一趟夜走大坑西邨,當時正直施政報告宣佈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會和市建局合作推展大坑西邨的重建計劃,自去年6月公佈正式重建安排後又經過將近一年,今天3月15日則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訂下交回單位的死線。


前一個星期我特意找了個黃昏,再來一次夜走大坑西邨 2.0,看看在遷出前夕的大坑西邨現在變成何樣。



從大坑東道走去,很快便見到標誌性的屋邨牌。


到訪前一天大昌眼睛中心的霓虹燈剛好被拆下來,而當日店員也在趕忙收拾店内物品;而旁邊的麗宮髮型屋就已關門結業了。



走進民興樓逐層察看,發現不少住戶都已經遷出,門口亦綁上鐵鏈和貼上不可擅闖的告示,大多樓層都是如此景象實在有點荒涼。



大坑西邨和不少舊式公屋一樣,走廊牆上用上油漆塗上的告示,走廊也會放置不少居民平日共用的家具等。這些都是現有僅餘的生活氣息。



散落在不同樓宇和層數,其實還有包括辦公室和管理員宿舍等平民屋宇有限公司轄下的附屬設施;平民屋宇有限公司基本上就等於大坑西邨,兩者唇齒相依。作為戰後石硤尾大火和殖民政府房屋政策轉變下的獨特產物,在大坑西邨拆卸重建後,公司又會變成甚麽樣子。



入黑後便是拍攝夜景的時間。石硤尾這個地方可說是見證了香港公營房屋的轉變,由最初1953年2層的包寧平房、1954年7層的第一型徙置大廈、到1965年大坑西邨落成時候就有發展到9至10層。


直到後來升降機普及,1977年落成的南山邨就已有12層;後來石硤尾邨第一批在2007重建完成後就達到38層高,可見實在是快高長大。



在被高樓大夏包圍下的大坑西也無法避開發展的浪潮。根據2021年提交城規會的文件,未來大坑西邨亦會重建為33至40層的高密度住宅。



當晚在各座樓宇遊走時候,也發現有居民正在搬走個人物品,亮起燈來的單位也變得越來越少。



一座又一座的密集樓宇,面對面的設計,每天看著對面的鄰居」可能比起旁邊的「鄰居」更為熟悉,Jeremy Bentham眼中的Panopticon,還是人情味的孵化地,實在值得深思。



在準備離開時候才發現民泰樓這邊樓梯的光線很吸引,在底片拍下來更見立體。



剩下數十戶的大坑西邨在一個又一個慘字下即將迎接遷出限期,下一步大概將會面對平民屋宇有限公司的法律挑戰和暴力驅離。在發展絕對體制和戰後景觀滅絕浪潮下,一個又一個舊屋邨被接連連根拔起,在改善環境的同時,唯望能對現有被驅離的居民多一點體諒和照顧。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