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Writer's pictureFai Redefined

Nikon FM2(五)、鰂魚涌夜

除了前兩篇的九龍和西環,剩下的Cinestill其實都在下班時分到鰂魚涌一帶拍攝;準備入冬的時節放工時間都正好是Magic Hour,善用這些時間來一趟攝影散步非常合適吧。


在寫這一篇之前也特意上網看了一下關於鰂魚涌這個地名的由來和地理範圍等等。顧名思義,鰂魚涌之名源自一條盛產鯉魚的河涌,然而所涵蓋的地理範圍確實具爭議性的話題,首先北角和鰂魚涌的邊界其實都非常模糊,不少位於鰂魚涌的公共設施名稱都會冠上北角的名字,情況和荔枝角/長沙灣/深水埗的一樣尷尬。



除了被稱作鰂魚涌外,較爲西面與北角接壤的位置也有被稱爲七姊妹,緣起的傳説則講述七位金蘭姊妹在此投水自殺,現在這裏有著昔日工廈和新式商廈混雜,平日也見到不少上班族在此出沒;話説手上的這枝35mm f/2的抗逆光能力真的好差呢。



一路向著「真」鰂魚涌方向前進時,不難發現海邊一側都有著多座現代商廈,太古坊和港島東中心等商業大樓落成後都改變了原來的面貌,從現在港島東商業區當中,我們只能從一些蛛絲馬跡來察看這邊昔日的風貌。位處英皇道的瑞士樓便是一個最佳例子,佔據整個地段的龐大樓宇樓宇結構,加上地面的店鋪設施,都是1960至70年代的常見建築風格。



除了樓宇結構外,昔日位處海濱的瑞士樓由於需要在設計上抵禦風暴潮或海水倒灌,因此地下一層都將在高台上,以避過水浸的風險。



瑞士樓早幾年已經被地產商完成收購,現在樓上的單位都已經凋空,地面的店鋪大多都將近結業。由於地產商銳意將這個地段聯通周邊重建成新一期的太古坊商廈,因此便需要經過法定規劃程序將所屬的住宅地帶改劃為商業地帶;然而這項規劃申請卻因爲會導致住宅供應減少而沒有獲得城規會通過,地產商夢中的太古坊商廈群似乎也遙遙無期。



最後,附上一張同行朋友的照片,也是這卷Cinestill中寥寥可數的人像照,大家可以參考一下呢。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