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Writer's pictureFai Redefined

Nikon FM2(十一)、下白泥。

說來慚愧,作為一個喜歡拍攝風景和日落的人,卻從來沒到過香港的落日聖地下白泥,原因無他,就是因為遠和懶惰。不過,凡事都需要多一點心血來潮,這次日落之旅也不是例外呢。



要前往下白泥,除了的士和自行駕車外,就只能依靠一條小巴綫,而這條小巴一般在元朗開出時已經非常容易滿座,這次在天水圍能夠坐到最後一個位置也是萬幸,在這裏敬告大家,除了要考慮在總站乘車外,還要留意天水圍站附近並沒有小巴站牌,只要車來到時揮手即可,前往不要像傻仔一樣來來回回地找。


對,那個傻仔便是我。



下白泥位於香港西面,一般都會從元朗天水圍出發,經過刀手之鄉流浮山後,再沿稔灣路前進即可到達。由於面向后海灣的關係,這裏在退潮時會露出廣闊的泥灘,同時也孕育著一大片紅樹林。



多數遊人前來觀日,都會選擇到鴨仔坑對開的泥灘,除了指示非常充足,能觀賞和拍攝的位置也非常多。



本來打算沿岸尋找不同的角度拍攝,但步行到一半便有大群狗狗傾巢而出,一邊鳴叫著警告我不要前進,最後便只能放棄回頭走。



最後這個角度也是不錯吧,有著熊本御輿来海岸的影子。



日落後,泥灘上的人潮也漸漸散去,終於能夠靜靜地尋找拍攝構圖之際,發現了這四條蠔柱。


流浮山一帶的后海灣地區一直以養蠔業為生,蠔夫一般首先會在海中樹立一支水泥柱,然後把蠔苗放下,讓蠔苗自行依附在柱上成長,然後在適時收割。



這四條異常近岸的蠔柱估計是昔日蠔夫養蠔收割後遺下的產物,如今依舊矗立在此,也在訴說著這片泥灘上的往事。



落日未如理想,但最後發現泥灘上的蠔柱和紅樹林更吸引人的目光。這裏的夕暮,似乎也值得在這個夏天用上正片來一次認真拍攝呢。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