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Writer's pictureFai Redefined

天際上看天涯、Tamron 18-300mm F/3.5-6.3 Di III-A VC VXD 評測

Fujifilm X Mount的系統一開始主打大光圈定焦鏡頭組合,後來才逐漸補完大三元等等的組合,而不少用家也一直期待一支覆蓋廣角至遠攝焦段的天涯鏡的出現,但長年以來也只有XF 18-135mm支撐,後來才有恆定f/4光圈的XF 18-120mm出現。然而,這些鏡頭都沒能滿足超遠攝焦段的需求。直至天涯鏡專家Tamron加入X Mount的戰綫才帶來改變。



購入這支Tamron 18-300mm其實都已經有大半年,之前還把他帶到幾次旅行,這次則帶著一機一鏡到了天際100,看看他能否滿足到在香港最高處拍攝。


焦距:18mm(等效焦距 27mm)


Tamron 18-300mm 放在Fujifilm的APSC Sensor上的等效焦距約為27-450mm,基本上能夠涵蓋平時2至3支常用的變焦鏡頭焦段。就讓我們在下面慢慢zoom in看看這支鏡頭16.6倍的誇張變焦比例。


焦距:32mm(等效焦距 48mm)                  焦距:45mm(等效焦距 67.5mm)


焦距:65mm(等效焦距 97.5mm)                 焦距:100mm(等效焦距 150mm)


焦距:200mm(等效焦距 300mm)                 焦距:300mm(等效焦距 450mm)


可見由最廣角的18mm能夠完整眺望九龍半島北部的全景,一直zoom in至300mm時就只能看到觀塘和秀茂坪的住宅群落,是一個非常驚人的變焦跨度呢。


焦距:300mm(等效焦距 450mm) ; 光圈:f/6.3

焦距:300mm(等效焦距 450mm) ; 光圈:由左至右為 f/8、f/11、f/16 及 f/22


當然天涯鏡時常都被詬病為沒有完美的光學質素,而Tamron 18-300mm也沒能逃過這個物理限制。在zoom至300mm然後全開f/6.3的光圈值時(後製時已關閉相應的鏡頭優化),四周的暗角也頗為明顯,直到f/11左右才減退。


焦距:300mm(等效焦距 450mm) ; 光圈:由左至右為 f/8 及 f/11

焦距:300mm(等效焦距 450mm) ; 光圈:由左至右為 f/16 及 f/22


假如全開f/6.3的光圈值時,放大中央部分的畫質尚可,能夠看到竹園邨的字體,但邊緣除了受到暗角影響,畫質也比較難以接受,除了變形和扭曲外,還難以看到浸會大學傳理視藝大樓的字體。這個情況就算把光圈收至f/11也沒有太多改善。


這也許就是天涯鏡的缺點了,當然天際100上的玻璃也會影響畫質表現,我們從後面的照片也能略知一二。



一直待到日落時分,用著Tamron 18-300拍照還是一件賞心樂事,不用換鏡頭,也能簡單zoom in/out來嘗試不同的構圖,不把照片放大來看的話也沒有太多讓人糾結的問題。



黃昏時間過後進入夜景的重頭戲,同樣沒有甚麽大問題。



從近處的堅尼地城,到遠處的漁火,這些光芒不會有多餘的耀光影響到畫質。



在接觸過不少抗耀光極差的老鏡頭後,就會覺得拍攝日落夜景時用上現代鏡頭會比較穩定一點,在這點上,Tamron 18-300mm就完全沒有問題。



總的來說,對於Tamron 18-300mm、對於Fujifilm X Mount的APSC感光元件,都沒有太多的挑剔,我還是能夠拍攝到自己所追求的夜景攝影;甚至令我會反思自己到底是否需要升級到Fujifilm GFX來追求中片幅的畫質。



唯一要挑剔的,就是天際100上的玻璃,一到入黑和大廈的燈光全開後,上面的污垢便表露無遺,怎樣後製也無法救回這張照片。


最後發現自己這篇文章寫得好像有贊助的評測文呢。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