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Writer's pictureFai Redefined

蛻變為樓宇之前、掃管笏前寶隆軍營

11月24日起一年三日又是山藝界盛事 - 毅行者的日子,今年賽事除了是自疫情後重辦正式規模的比賽,更是自2008年來重新將終點設於屯門掃管笏寶隆軍營舊址,對於不少選手來說是一條更輕鬆而方便的路綫。重逢的消息固然鼓舞,不過這個地點卻有即將迎來離別。



位於屯門青山公路旁的前寶隆軍營曾經是英國皇家啹喀工程兵團在新界地區的駐留地,其名來自馬來亞緊急狀態時期第17啹喀旅指揮官Lancelot Perowne少將。其後隨著香港政局變化,中英聯合聯絡小組在1994年六月達成協議將寶隆軍營在内的25幅軍事用地撥作重建,而寶隆軍營當時根據《香港8幅主要前軍事用地的發展》而建議作中至低密度住宅發展。



儘管改劃程序早已通過,這塊用地依然還沒有被立刻重建,現時則由國際十字路會租用作為大本營。十字路會是一個以香港為基地的慈善組織,其中一個目標是將物資分配至全球多個需要人道救援的國家。



現時大本營内還能看到散落各處的大貨櫃和修理物資的工場。



大多數原本用作軍營營房的建築物還依然遺留下來,現時還可以看到營房的編號,還有相當有1960年代的英式樓梯設計。



軍營遺址當中比較特別的,必定是歷史最悠久的Kesarbahadur Hall。根據古物古蹟辦事處的資料,這座1956年前建成的建築物是當時駐守啹喀兵的多功能會堂,可舉行聚會、電影欣賞、表演等活動。



Kesarbahadur Hall樓高一層,建築呈東西座向,舞台的西面樓高兩層,上層以安置放映室。此建築物形式簡單,強調實用,當中的金屬鐵皮屋頂似是仿照兩次世界大戰時期常見的「Nissen hut」和「Quonset hut」圓拱形棚屋的建造風格,旨在提供低成本的建築。此建築物為紀念在1945年一次戰役陣亡的一名來自啹喀第6步槍第3營的Havildar Gurung Kesar Bahadur而命名為「Kesarbahadur Hall」。


儘管現時已經無法入内參觀,而且外面也有點日久失修的感覺,但從外觀看來也是香港頗為罕見的建築風格。



除了Kesarbahadur Hall外,軍營内還有一座啹喀廟,為當時駐守士兵的信仰中心。這座廟宇座落在原有兵房的中輻線盡頭,朝南亦不受阻隔面向青山灣,足見廟宇在整個軍營的重要性。



可惜的是,寶隆軍營西邊的營房已經被重建為私人住宅,原來的廟宇佈局都已經消失。



而作為十字路會會址的寶隆軍營東部也被列入本年度的賣地表,作為私人住宅發展用地出售,未來相信會蛻變成一棟棟的樓宇。



儘管近來香港不少賣地計劃都沒人買賬,青山公路新落成的住宅又有劈價開售的趨勢,但是這塊用地未來會是如何,又是難以估計;也很難確保這裏的石牆大樹們會否能保留下來。



相信唯一還能實在確認到昔日軍營身份的,就只有這塊變電站名牌了呢。


--


編按


十字路會會在2023年12月2日在寶隆軍營舊址的大本營舉行環球村開放日,有興趣的人可以前去看看。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