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Writer's pictureFai Redefined

Pentax 645N(二)、薄扶林村


踏入6月,天氣漸漸變得悶熱起來,但同一時間太陽下山的時間也延至晚上7點左右,因此也能夠在下班後的時間前去拍照;這趟黃昏散策所選擇的地方,則是一直以來想要到訪的薄扶林村。


自從西港島綫開通之後,西區對我來説就像揭開了一層面紗;現在要前往薄扶林村,也只需要在堅尼地城轉一程小巴就可以。



受到薄扶林延期履行權的限制下,港島西陲一直因交通配套而凍結發展,因而使該區只有低密度發展的房屋,雖然這項限制在2014年曾經被放寬,但現在西區的面貌也沒有太大改變。


薄扶林村這座磐城也一樣,就這樣靜靜地扎根在這塊土地上。



之前也有提及過,自己在碩士論文所寫的是有關於香港都市邊陲寮屋的發展,因此對於薄扶林村這種地景也沒有過於陌生或意外;同樣是由原居民村落發足,然後隨著香港人口和都市變遷而不斷向山邊或向高發展。



比起單純的叫作原居民村落或是寮屋村,我更偏向叫她作由原居民和非正式住房組成的集落。



不過比起過往常去的茶果嶺村和三家村,薄扶林村的生態好像更爲有機一點。



這裏所說的有機,並不是虛無縹緲且略帶幻想的鄰里關係,而是一種隨住民需求而進化出來的景色;沿著山坡而開墾的田野、連接斜坡的樓梯、為爭奪多一份光綫而建的天台,仿佛就是個由人類結構物組成的熱帶雨林生態一樣。



喔喔,還有村裏超級怕人的貓貓;看回照片便有點後悔這一卷沒有增感作ISO-800來拍;同時也莫名地感受到Fuji Pro 400H在低光下細節流失的大缺點。



入黑,這次只用上了manfrotto的小腳架靠在欄杆拍攝,同時帶上的Cullmann腳架也沒有用上。



但同一時間,村口位置也開始被工業設施所侵蝕,情況和茶果嶺村也大致一樣呢。



在我看來,過去衙前圍村在村落格局的保留上更爲完整,但現在都已經被圍封起來,過幾年後又會變成市建局的豪華住宅。


這座村落在2014年被列入世界歷史遺跡監察名單,很多人在編寫有關薄扶林村的文章時也寫下不少浪漫情節;儘管單純從景觀角度來説這裏實在是值得一看,但實際上走起來卻是有點殘破不堪的感覺,排污和屋宇結構的惡劣實在不能稱上好住所吧;又或是說,那種浪漫是源自香港人對於房屋願景的某種期許。


充滿學術味道的一篇文章,再讀一次發現Pentax 645N甚至沒有被提及過,文不對題的一章,希望你會喜歡。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