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衛十二,那是圍繞著木星運行的眾多衛星之一,沒有甚麽名氣,也沒有太多人關注。本篇的鏡頭Jupiter-12 35mm f/2.8 L39也是如此,儘管蘇俄的KMZ在二戰後時期搶佔並繼承了Zeiss Biogon的血統,不過名氣遠遠沒有原生鏡頭和東蔡系列等Biogon 35mm般有名。
這支鏡頭的一大特點必定數到激凸的尾部鏡組,還有設在前方鏡筒内的光圈環。聽說這支鏡頭放在Sony E Mount和其他無反機體上也能使用,不過我就暫時沒有這個膽量是了。我手上的Jupiter-12是PT0825版本,由位處莫斯科的LZOS工廠生產,鏡身披著黃銅,十分有質感。
把他帶到了計劃已久的皇后山。說到皇后山,大家大多都會聯想到新建成的公屋皇后山邨,其偏僻位置實在令不少人卻步,拍攝當日也是要先繞道粉嶺轉車才能到達。
昔日皇后山為軍營重地,整個高地也遍佈營房和相關設施,在建造皇后山邨和一旁的山麗苑時有不少構築物都已經被拆卸,今天只剩下散佈在各處的頹垣。
當中最有名的必定數到藏身在山坡上的印度廟,尖角的建構仿照蓮花形狀設計,到訪的下午時間有太陽照射進來,還會穿過窗戶,景象就如亮起的蠟燭般。
除了皇后山的軍事遺址,這次還到了一旁的布格仔。除了保留著典型的新界鄉郊景觀外,這裏還有一片由完整的沼澤,和一旁高挑的皇后山邨有著強烈對比。
說回鏡頭本身。作為一支35mm f/2.8鏡頭,大家多少都會關注他全開光圈的表現。全開光圈時候中心的銳利度還是不錯的,然而四角邊緣的畫質不難看到會像糊掉般嚴重下降,也會有一定的暗角失光出現。
這次用上了Kodak Portra 160來配合Jupiter-12和Canon P來拍攝,儘管拍攝時候已接近黃昏,但是出來的照片都是偏黃,在缺乏光綫的環境下飽和度也會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拍紅色更是有點慘不忍睹。
不過以他一般不到一千港幣的價格,非常輕便的鏡身,還有從拍攝路牌的照片看到鏡頭沒有明顯的變形;因此出來的照片還是不錯的;只是這個配置可能更適合拿來作黑白街拍。
最後在準備離開時候特意測試了鏡頭的逆光表現。不難想象,和其他老鏡一樣的炫光還是會出現的,而且還會有明顯的藍色光斑。
在皇后山邨入伙後,附近一帶的公共交通配套一直都在改善;這次便乘搭了79X巴士從皇后山直達旺角,順道拿了底片去沖曬,一舉兩得。
--
最後,同場加映Jupiter-12配以Kodak Vision 3 500T的照片;有著Tungsten的色調,鏡頭本身較弱的色彩表現就能被補償了呢。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