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Writer's pictureFai Redefined

翺翔大街小巷、2017大坑舞火龍


早前實習的外國同事走來問我傳統中秋有甚麽慶祝活動,除了非常傳統的祭奠月亮和非常新派(也非常不環保)的熒光棒外,唯一讓我想到的便是每年的大坑舞火龍。

這次拍攝大坑舞火龍並不是我的第一次,在2013年時我也試過在京街附近拍過一次,但那時候準備不理想,拍攝的技術和經驗也不多,自然也沒有太多滿意的照片。這年本來也沒有打算去拍的,但剛巧有朋友邀請一同前去凑個熱鬧,便促成了今年的大坑舞火龍。

大坑舞火龍在每年的中秋期間的晚上8點至10點舉行,往年都只會舉行三天,而今年開始轉爲舉行四天(2018年又會變回三天)。舞火龍巡遊路線大致是以浣紗街為中心的大坑大街小巷,而由於換香和盤龍等主要動作都會於浣紗街進行,因此沿街的道路兩旁都是理想的觀賞位置。

至於拍攝位置方面,最理想的位置則在陽光洗衣便利店的前新村街口和浣紗街兒童遊樂場的斜坡附近(圖中紅星位置),但兩個地點都非常狹小,基本上下午4點都已經會被佔滿。5點左右到達現場的我則選了後新村街口附近的位置(黃星位置)。

大坑舞火龍起源自19世紀的一場瘟疫,有一天村民捕獲並殺了一條出現在大坑村内的大蟒蛇後,瘟疫便傳遍村中,傳説被殺的蟒蛇是海龍王的兒子,為平息事件村民便在村内的巷間燃放炮竹和舞動火龍;從科學的角度來看,炮竹的硫磺和線香的味道都能殺菌和驅蟲,因此能驅除疫病。

火龍主要由龍珠、龍頭、龍身和尾組成。龍珠是個插滿線香的柚子,龍頭以銅片作龍牙,而整個身軀則以藤架和粗麻繩扎成,全長近70米,由7萬4千枝線香組成和300多人負責舞動。

由於火龍由一直燃燒著的線香組成,因此舞動是會有香灰掉到一旁,作爲觀衆的我們也要小心不要被燒傷。另外舞火龍中途會有換香的環節,這時候在場的工作人員都會把原有的線香拆掉再換上新的。

最後略為一談有關於舞火龍的拍攝技巧。火龍在黑暗的街道中高速舞動,因此很難拍出清晰的影像;同時爲了拍出具動感的照片,一般都會應用到pan鏡的技巧。Pan鏡,簡單來説便是利用慢快門再追蹤著移動中的主體,從而拍出背景模糊及主體清晰的照片。

而當晚大多時候都用了ISO-1600至3200,光圈f/5.6至8,而快門則維持在1/8至1/30之間。Pan鏡的技術其實都是經驗之談,只要平日多拍一些移動中的物件便能慢慢掌握到。

還有當晚是這個久違的中學三人組,感謝邀約的Wuiwui,臨時臨急從元朗走來銅鑼灣的Frank;這晚很快樂,謝謝你們。

bottom of page